【屋內壁癌與漏水的成因】
屋內壁癌與漏水的成因如圖片一所示,如果水的滲透較少,此時牆面容易有濕氣,輕微的就是油漆剝落,比較嚴重的就是就是產生壁癌,結構中的縫細較大時,水量穿透較多,就會產生漏水。
【漏水源頭有哪些】
從上述簡單的討論,我們不難理解要解決漏水跟壁癌的問題,首重找到漏水源,這樣才能漏水源做防堵,那漏水源主要哪幾種呢?在台灣居家常見的漏水源可以歸納以下三種:
(1) 外來水:
a.雨水:在台灣主要遇到的是雨水,像是屋頂漏水、外牆漏水大多是這樣雨水蓄積造成的。
b.地下水:河川、湖泊、雨水滲透入地下的水,像是大樓的地下停車場漏水,大多是地下水造成的。

(2) 生活常見的用水:
a.給水管:像是浴室、廚房冷熱水管、
b.排水管:像是浴室的排水管、糞管,像是冷氣產生的冷凝水。
c.儲水槽:陽台或屋頂的小池塘、泳池。 舊式的水塔。
d.其他容易積水處:盆栽、造景

(3) 結露水:結露水可分為結構体外表之結露與結構體內之結露(如下圖)二種,這大多是環境潮溼造成的問題,目前無法根治,只能靠預防根治標防堵的作法:

【買屋前,如何檢查漏水?】
所以當我們看屋的時候,我們可以循著房屋可能產生的漏水源去觀察了解,我們就可以簡單地察覺房屋是否有漏水的問題:
1、看屋內是否有水漬,尤其是牆角、窗框、對外牆面...等容易漏水的地方。
2、若屋內裝潢有貼壁紙覆蓋,那要注意壁紙顏色有無差異。
3、若屋內的天花板跟牆面大量使用水泥板、矽酸鈣板蓋板或夾板...等木作封板包覆,建議大家要多多注意了,因為這些隔板會遮蔽掉壁癌、漏水、鋼筋外漏...等問題,讓消費者置身其中而不查,這點也是黑心投資客常用手法,消費者務必小心。
3、除了常接觸水源的磁磚面以外,針對屋內其他有貼磚的區域,我們可以看磁磚縫有無黑斑點、這也可以看出是否有滲漏水。
4、廁所是很常發生漏水的地方,所以廁所的天花板與牆壁要查看是否有水漬跟污點。一般廁所多附有維修孔,消費者一定要打開看看天花板內有無滲漏,這樣判斷最為精準。
5、自行測試排水管是否有漏水問題,只需將廚房洗臺、臉盆、廁所地板的排水管先堵住,然後積滿水,最後再將水放掉,就可以了解排水是否有問題了。
6. 不僅要看屋內,還要看屋外。屋外外牆若有水痕,甚至還長青苔跟植物,此時我們須回到屋內針對這些牆面跟交接縫隙多檢查一番。
【買屋後,如何預防潮濕的問題】
買屋後房仲業多附有漏水跟壁癌的半年保固,但是半年保固之後呢?這個問題隨著房屋的老舊,我們遲早要遇到的,所以緊接著我們來討論如何DIY診斷防水抓漏與壁癌的問題:
XX地區身處在潮溼多雨的環境,在屋內外很容易產生凝結的水氣「詳見圖片一」,這些水氣的生成是無法被管控的,因此處在這些環境的房子,大多會有壁癌跟漏水的問題,這是房屋所處環境造成的結構性問題,很難做根治,只能開除濕機跟多開窗戶讓空氣流通,藉此降低濕度。

【買屋後,若發生漏水,該如何DIY檢查?】
情況一:24小時都有滲漏水,應該可以判斷是冷熱水管滲漏。此時,我們先將水錶開關關上,之後再將室內冷熱水龍頭打開,別讓管路沒水沒壓力,這樣才會漏水點才會出水,測試時,我們停水一般以48小時為一次測試的週期,測試時,我們若是發現關水後,漏水點不漏了或出水變小,那就可確認是水管漏水了。
情況二:有時間性滲漏水或滲水曾經變小,那應該是排水管、大便管、浴缸或地板裂縫滲水。此時,我們將排水孔堵起來, 讓水流不下去,之後將水注滿想要的測試區。這個做法測試2小時,我們即可觀察看漏水點的出水是否變大或持續不變,若變大應可判斷為測試區防水地板有裂縫, 若出水不變,我們再將水放掉,接著再看漏水點出水是否變大或持續不變,若變大了,應該判斷為排水管漏水。
情況三:只要下雨既會滲漏,這類滲漏一般是發生在窗戶、外牆、頂樓地板或管道間。
抓漏廠商的素質參差不齊,不免有敲竹槓跟『隆工的廠商』,消費者透過DIY判斷漏水源,不但有助於自己跟抓漏廠商溝通,也有利於保障自身的權益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