試想,從現在開始,每天給你一萬元現金,任憑花用,但其中的規定是『不可以用在貸款或分期付款,而且在每天過完的時後,沒有用掉的部份會消失,無法存起來。』面對這樣的情況,你會如何使用這筆錢呢?
乍聽之下,彷彿相當過癮,每天有一萬元,嗯!好多東西可以買,也可以去吃各種大餐,或到處去玩。問題是生活中有多少東西會需要再三的汰舊換新 ;有多少吃的地方可以讓我們不斷的換口味,就算重複去也吃不膩?還有玩的地方是否也能一再重遊,仍不失其吸引力?
這個比喻,不就是我們每天所使用的17個小時嗎?(若說睡眠平均是7 個鐘頭的話)這一萬元不就是我們眼睛一睜開所面對的一天。這一天會被我們 用在上班,或在家帶孩子,其中包括吃飯、坐車;如果是學生,就有上課、寫報告;業務員則有拜訪客戶、服務顧客;銷售保險的,也得去探望正在申請理 賠的保戶;製造業的朋友得在生產流程中忙碌。仔細一瞧,在辦公室中我們每天見到的同事都是同樣的那些人,客戶也差不多,就是同樣那幾個類型,而且即便是發生了狀況,連狀況也大概只有幾種!只要在某種環境待了一陣子,日 子多趨於規律而平常,唯有的差異是工作量的大小,至於個人需要的聰明才智,解決問題的方法,在每天的生活中也都差不多。
我們如何能在每天使用那一萬元時,按照「心中有譜」,的方式去花用呢?如果不是太肯定錢該花在哪兒,還可以讓它留在口袋裡,等我們想清楚再說 ,但時間卻不等待。你是那種前一夜上床前,心中即對第二天的開始充滿期待,早上一醒來就有一些已安排好了的事件、活動等著去做,還是無論身體狀況如何,心境總是落寞,生活總是平淡而無趣,只是很單調的「忙」而已?
所以,時間該如何管理?它不能存、不能留、不能零存整付,好像只能安排,於是時間管理好像變成一種詛咒,我們如何把它當做一種功課來做?
如何反被動為主動?我們怎能在上天給我們的挑戰下認輸?
請拿出我們「精打細算」的本性,正如在準備付錢的時後,我們心裡很清 楚自己會有什麼樣的獲得,無論精神的或物質的,都按照原來的期待一一發生 。時間管理就是談「事件的選擇」:規劃;談「掌握」:一套方法、保障事件的落實性。而在規劃方面,第一大前提則是個人的方向,方向定了才可能畫路線圖,路線決定了,什麼該做、什麼不該做就清楚了,而掌握方面,則需要培養一種分析的思維能力與習慣,才不致把自己弄成一個「專制、霸道」、「事事操控」、「自以為是」的怪物。
令自己滿意,讓別人欣賞的時間管理,其實是一串「習慣」的組合,如果我們能做到:
一、隨時隨地想到就記(一本好的時間管理工具手冊是必要的)。
二、前夜稍做回顧,並花10至15分鐘為次日計畫一下。
三、突發事件,不以「隨叫隨到」的方式處理,而是花1至2分鐘,來思 考安排。
四、總以「書到用時方恨少」來警惕自己,既然覺得「重要」,就要給 「時間」。
五、凡事井然有序:亂中有序的人,其實是一種自我矇騙,你是「自己的 雜亂」的受害人。
六、隨時記錄事件、心得及靈感:培養敏銳的自己。
七、信守承諾、勇於認錯:這可以幫助「守時」習慣的養成。
時間管理說來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,感性藉著理性而發揮,每天夜深人靜 之時,你對當天的感受是最好的指標,「期待明天,熱望未來」,都是在向你說「good job!」
|